原标题:2020年市民人均期望寿命81.5岁
我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发布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降至26%以下
昨天,我市发布了《青岛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市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基本形成,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深化医改破除医院逐利机制
《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我市发展理念由以治病为中心向关注人口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医疗向主动医疗转变,发展重点由重治疗向重预防、健康管理、健康干预、健康促进转变。我市发展领域由单纯医疗向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健康旅游等众多领域转变。到2020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5岁;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30张,执业(助理)医师数3.15人,注册护士数3.9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超过2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6%以下。
《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试行院长公开招聘,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科学的补偿机制,严格落实医院用药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我市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确保每个镇(街道)都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建2至3所三级社会办医疗机构
《规划》中指出,调整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及功能定位,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提升黄岛、城阳两区和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市)。
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东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民健康中心、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工程、青岛北部(平度)医疗中心、即墨东部医疗中心、眼科医院红岛院区、莱西市中医医疗中心、胶州市医疗中心、韩国延世医院、西海岸国际医院、开泰耳鼻喉专科医院、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医疗机构等三级医院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三级医院达到20所以上。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机构预留规划空间,到2020年建成2至3所三级社会办医疗机构。
力争每家有1名合格家庭医生
《规划》提出要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入出院标准和转诊原则,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实施家庭签约医生模式,力争实现每个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1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发展和加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
实现居民健康管理“一号通行”
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建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全国医疗健康信息化示范区。到2020年,居民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预约挂号率达到8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95%,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覆盖率达到90%,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市)。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3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市人口并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实现居民健康管理一号 (基于实名认证的居民健康账号)通行。
各区(市)建立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常用药集中采购和定期供给制度,逐步推行贫困人口就医“先治疗、后结算”机制。低保家庭成员在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押金按80%比例予以减免。鼓励区(市)结合实际将贫困人口纳入老年人查体范围,提供包括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心电图、血常规等10余项检查在内的免费健康查体服务。(记者 黄飞)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