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恒业 >> 新闻中心 >> 市场动态 >> 新闻详情 >>

互联网医疗发展“潮起潮落” 企业如何突破“痛点”迎接行业“拐点”?


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很多痛点,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资本发力度不够,或者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行业还没到拐点,需要更多的特殊事件刺激,需要等下一阵暖风。


在疫情期间骤增的“线上医疗需求”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虽然巨大的潜在需求正在逐步被激活和释放,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仍然面临诸多发展痛点,如经营模式单一,服务闭环难以构建,盈利困难等。


近日,港股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平安好医生开启了新一轮的业务版图扩张。据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收购平安智慧城市旗下业务板块平安智慧医疗。这笔交易对价为9686.46万美元,完成后,平安健康将全资持有平安智慧医疗股权。本次收购也是平安好医生对慢病服务能力的加持,公司预计未来可以深度拓展4亿慢病人群,进一步辐射百亿规模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


平安智慧医疗原本隶属平安智慧城市,聚焦医疗系统的核心领域,以智慧大数据平台为核心,面向政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患者四大群体,提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AskBob医生站、区域慢病智能管理、诊所服务与监管等应用服务。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对慢病的管理仍然基于针对急重症的传统管理模式,即在医院的场景下对慢病进行治疗和管理。但是大部分慢病如糖尿病患者会在家里进行治疗和管理,所以需要把医疗从院内扩展到院外。无论院内还是院外的慢病管理,一定要采用医学的手段去应对。


“现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实现院内院外结合,对解决医疗问题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例如在胰岛素治疗方面,即使患者在短短的5~10分钟里可以了解到胰岛素如何注射、胰岛素笔如何使用、血糖监测的需求和如何更换针头等,但是其回到家里之后仍然是充满了迷茫,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借助前沿技术,让患者在元宇宙场景里面能够看到医生和护士对自身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指导,这对患者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帮助。”该分析师说。


在生态体系中,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帮助医院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辅助医生更高效高质地管理患者,也使患者更方便地使用医疗资源。视觉中国


“互联网+慢病管理”真有这么“香”?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医疗健康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医疗健康产业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吴乾渝日前在第三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表示,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健康的关注,更多是生命质量的要求,因此健康产业的责任非常重大,要让最前沿的创新技术服务于人民健康。


如此,也给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发展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在生态体系中,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帮助医院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辅助医生更高效高质地管理患者,还使患者更方便地使用医疗资源……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不仅聚合各方资源,还为各方参与者赋能,实现互利互惠,推动慢病管理行业发展。据《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显示,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市场规模2019年达694.1亿元,预计2024年达2177.1亿元,预测期年复合增速25.7%。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各类慢病患者合计超过4亿人,慢病相关的医疗支出约占总医疗支出的七成,因此慢病管理一直是医疗市场中开发潜力极大的市场板块。从我国整体慢病管理服务行业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慢病患者仍依赖于公立医院的问诊及购药,院外慢病管理的概念也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类市场参与者仍在不断尝试可能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思路。


“慢病管理服务市场的竞争企业类型众多,线上/线下药房、互联网平台、院内系统服务提供商等都有对应的头部企业参与竞争,且都找到了一定的市场切入点和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但核心仍是打通患者端、医生端和药房端三大主体,提供持续的慢病问诊与购药服务,其中患者数量的积累以及各环节间的商业闭环的实现是目前业内企业竞争的重点。”王文华说。


为此,不少企业正加速探索,今年智云健康就以“慢病管理第一股”完成了上市。但截至10月31日收盘,智云健康港股总市值104.8亿港元,相较于3个多月前上市当天的165.54亿港元,缩水了60多亿港元。而从财报信息来看,智云健康也似乎尚未找到打造一套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毕竟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公司分别亏损了5.65亿元、28.97亿元及41.53亿元。不仅如此,上市也并没能助智云健康扭亏为盈,今年8月中旬,智云健康发布2022财年中报,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8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2.3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1.94元。


在此情况下,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是否真能成为一条可行的路径,平安健康收购平安智慧医疗是否真能如愿构建生态闭环,也成为一大悬念。


正如广发证券(000776)分析,互联网医疗赛道仍然是朝阳赛道,其中存在大量可以长期深耕的机会,随着相关技术的迭代,以及服务资源的到位和产业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未来仍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很多痛点,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资本发力度不够,或者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行业还没到拐点,需要更多的特殊事件刺激,需要等下一阵暖风。


“互联网+健康管理”如何实现落地?


安永方面通过市场观察发现,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可以跳出远程诊疗传统业务,向大健康管理模式转型,以诊疗为核心业务并向外延伸,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主动进行大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能使得互联网企业跳脱出严格的医疗政策限制,以医疗为核心,发展衍生业务,涉及保健品、形体改善、饮食管理、运动习惯、海外就医、慢病管理、定期体检、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等领域。


慢病管理服务是基于医生和患者的长期的信任关系,通过提供全面的院内解决方案到院外药店场景的解决方案和个人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覆盖院内外慢病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目前服务的主要方向主要集中在线上售药。


从财报数据来看,多家互联网医疗巨头的业绩也均不甚如意。根据2022年中期财报,平安好医生上半年总收入为28.3亿元,同比减少25.9%,环比下降19.6%。从业务结构来看,平安好医生的营收主要由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两大板块的业务支撑,分别占总收入的60%和40%。健康服务收入为16.96亿元,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25.6%;医疗服务实现收入为11.32亿元,同比下降14.5%,环比下降8.4%。


今年9月上市的叮当健康也是连续三年亏损。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12.76亿元、22.29亿元、36.79亿元;同期对应亏损分别为2.74亿元、9.2亿元、15.99亿元,年内亏损率分别为21.5%、41.3%、43.5%,三年累计亏损约28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为9.87亿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7.8亿元;期内亏损为4.04亿元,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7.49亿元。


而在近一年来,另一家港股互联网医疗龙头阿里健康股价一路下行,截至10月31日收盘,阿里健康每股价格为3.32港元,总市值缩水至448.8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417亿元。而在10月24日,阿里健康当天市值(381.36亿元)却被A股线下连锁药房龙头益丰药房(603939)(396.22亿元)超越,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对此现象,上述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的整体互联网医疗行业长期以来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各类企业不断尝试各类商业模式与运营思路,不断累积客户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市场在近五六年来迎来了高速发展,并诞生了一批业务种类繁杂的龙头企业。市场参与者中,既有基于原有线上/线下药房或医院网络进行运营与其他线上业务拓展尝试的医疗服务型企业,也有先短期积累大量用户资源再通过增值服务变现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冲刺IPO的企业无疑都是业内领先的企业,且已在商业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需要面临两大问题,即其商业模式在长期来看是否能持久运营并实现盈利,以及国内政策监管方面的变动是否会对其运营构成潜在风险。


具体而言,在商业模式上,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在前期积累用户数量上的竞争注定难以快速实现盈利,且要面对阿里、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长期盈利能力难以预测;在法规方面,以药品管理法新规对第三方平台业务范围的限制为例,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内企业的影响力度是巨大的,国家在鼓励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同时亦有着明确的加强相关监管的趋势,业内企业需时刻保证自身运营的合规性。


因此,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需要在业务模式上做到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高区分度,以及如何保障业务在政策上的合规性。

来源:网络

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的内容或图片侵权责任。